2021-11-05 11:06:00
电影摄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而摄影风格即代表着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比喻与修辞,甚至是时态。
摄影不仅仅是关于我们如何捕捉动作和场景,亦或是我们向观众展示动作的方式,它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控制着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感受,并适时地调动着他们的情感变化。毫无疑问,掌握工具的人才能是造火的人,而首先掌握了交流工具,才有机会进入电影世界。
这一次,我们将会讨论五种主要的电影摄影风格,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其有别于电影类型或导演风格,假设你要拍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你依然有权利使用无数种风格进行排列组合来表现它。
1.自然主义风格
也可称其为纪实风格,这种风格看上去更像是用DV机或监控摄像头所拍摄的,主要是为了让影像看起来是无意拍摄的。
而其目的则是要模拟出一种实时跟拍的形式呈现虚构内容。
伪现实纪录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使用自然主义风格可以很好地操纵观众的心理,使他们相信他们从荧幕,也就是录像设备中看到的内容是真实的。
但该风格最大的特征是光线不足,这也是它与下一种风格的最大不同之处。
2.现实主义风格
该风格影像致力于呈现现实内容,采用的却是充满电影感的手法,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电影都是以此风格拍摄的。
其目的并非在于使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在摄影技术上,而影片中看似自然的布光实则也是经过电影化设计的。
这类风格的重点在于提升每一个镜头的叙事内涵,以一种不干扰叙事的方式推进叙事,他们会精妙地以传统电影的方式进行构图与布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种风格中,布光往往只承担功能性作用而非作为风格化的表达手段。
现实主义风格往往较难被定义,我们在进行区分时,使用反向定义——区分它“不是什么”可能会更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当光线不足时,仍然会使得影片呈现出纪录片具有的自然主义感。现实主义是一种低调的风格,它们存在,但不愿强调自己的存在。
3. 高调风格
此风格下的世界总是充满欢乐,角色的面部总是被照亮,而对阴影的运用则被缩至最少,用于凸显立体感,或只是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画框内的每一处都会被照亮,仿佛主角们置身于一处光线充足的商场。
大多是情景喜剧和爱情喜剧都会按照此原则来布光,主要是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整体氛围。
这并非偶尔为之,想要得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提前精心设计布光,并确保能贯穿全片。
类似的例子还包括大多数商业广告,这种风格能够更强烈地让观众们感受到它们所推销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4.表现主义风格
这种风格极大地受到来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从弗朗茨·朗的《凶手就是M》再到好莱坞黑色电影。
其关键在于采用比生活中强烈很多的光线反差,从中观众能看到层出不穷的硬阴影。
表现主义风格的目的在于毫不掩饰刻意布光的痕迹,这来源于绘画与纯艺作品所展现出的典型表现主义风格,艺术家们笔下的光和影,渲染出了阴郁低沉的感情色彩。
例如著名导演大卫·林奇的电影中就出现了许多表现主义元素,他常常利用影像叠化、淡入淡出、闪现等拍摄效果作为他个人风格的一部分。
很多人会认为林奇的影像是超现实的,但其拍摄手法实则是延续自传统的表现主义。
尽管表现主义大多数通过布光和色彩来体现,但你同样能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和帧率等摄影技巧来表现。例如《重庆森林》中开头的这一段。
当然,任何通过拍摄或剪辑手法达到的效果都可以被视作表现主义手法,那么,如果把表现主义推向更极端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呢?
5、“风格化”风格
之所以使用“风格化”这个词,是因为电影人在竭尽所能引发对其风格的关注。
影片《罪恶之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部影片采用表现主义的布光手法,但其风格化程度之高使它看起来几乎像一部卡通片,或许也因为漫画改编使得此片生来就带有漫画特质。
该片大胆运用了光影,使得黑、白、红给到人们在视觉上的观感十分具有冲击力。
同样的具有强烈“风格化”风格的,还有《盲区行者》和《杀死比尔》,这些电影在真人表演之上还加入了动画特效。
他们的目的在于呈现一个独具风格的现实,这也使得他们有别于真正含有动画角色的电影,毋庸置疑,这种手法相当风格化。
视觉特效并不是必需的,不用电脑生成动画也能达到风格化的效果。比如说韦斯·安德森的一些作品就是完全风格化的。
当然,一部电影可以存在多种风格,《愤怒的公牛》整体采用现实主义布光,但个别场景却又是表现主义的,第一部《银翼杀手》所运用的是表现主义路线,第二部则是现实主义的。
由此类推,假如你能够掌握这些风格,一定将大大有助于你与剧组成员及调色师进行更高效和清晰的沟通。